工程技术学院新

12
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工作>>理论学习>>正文
以乡村文化振兴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2020-01-06 14:2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要求“坚持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乡村,文化不再是为经济振兴助力的次要方面,而是乡村振兴的初心、灵魂和方向,以乡村文化振兴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铸魂工程。 

传承优秀文化基因 提升农民乡土自信

乡村文化振兴意味着,要以传承优秀文化基因提升农民乡土自信,以乡村振兴主体——农民的内在涵养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传承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葆文化生机活力的重要方式,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深远的文化眼光和高度的文化自觉。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绵延不断的精神内因,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深厚积淀,蕴含着内涵丰富的优秀乡土文化精髓。另一方面,优秀的乡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柢,是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 

新时代传承优秀乡土文化中重农事、家为本、尊尚礼、和邻里、勤持家等道德诉求和价值观念,激励勤读力耕、诚实守信、德业相劝、过失相规、孝老爱亲、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等人文品质和行为选择,并以乡土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生活样相、村落格局、民居建筑等为载体,以潜移默化通俗易懂的形式将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优秀乡土文化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彰显其深厚丰富、意蕴无穷的文化魅力,发挥其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现实功能,必将夯实乡土文化的底蕴,塑造乡土文化的尊严,推进乡土文化的自觉自醒。由此,促进农民对于乡土文化价值的根本认同和文化自信,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重构乡村发展理想 打造振兴精神引擎

乡村文化振兴意味着,要以重构乡村发展理想打造振兴精神引擎,以乡村振兴主体——农民的理想信念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新时代,乡村发展要有新气象;新时代,乡村建设要有新蓝图;新时代,乡村振兴要有新作为。乡村文化振兴,最要紧的是发现、维系原有的生活方式、情感方式、文化心理、价值观与世界观,使之与现代价值相嫁接、相适应、相融合,以乡村为本、以农民为本,以尊重理解乡村农民为前提,激发农民的自尊和自信,促进乡村发展理想的重构。 

重构乡村发展理想、打造振兴精神引擎,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立场,融合会通优秀乡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促进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振兴乡村文化,要秉持科学、客观、礼敬的态度,立足当下乡村发展现实,结合当今时代乡村振兴条件,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在乡村建设中,有机结合全面动员与有序推进,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树立为农民所认同、所遵从的发展理想,规划绘就乡村振兴美好蓝图;要将提供充足安全的农产品,提供清洁的空气、恬静的田园风光等生态产品,提供乡土文化、乡村认同等精神产品,共同作为乡村发展理想的文化指向。乡村振兴要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调动农民积极投身创造,以乡土文化温润乡村“精气神”,提升农民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挖掘乡土文化特质 淬炼乡村文化品牌

乡村文化振兴意味着,要以挖掘乡土文化特质淬炼乡村文化品牌,以农民的主动作为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乡村文化振兴依托于农民由衷的发展理想及其自觉为之付出的坚韧不拔的实践努力,依托于乡村别具一格的原真文化特质及各具风姿的独特文化创意,依托于乡村文化产业的勃勃生机及彰显其乡土本色的品牌形象塑造。 

挖掘乡土文化特质、淬炼乡村文化品牌,要充分运用创新思维,探索乡村文化产业运营的新思路和乡村发展振兴的新路径,实现乡土文化的可持续经营;要将文化创意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动能,与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乡村产业的文化附加值。乡村文化品牌建设还要“创新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培育机制,通过内部孵化和外部引入,培育多元文化产业发展主体;创新乡村文化产业的政府引导机制,构建合理收益的回报机制和风险规避机制。此外,还要通过创新宣传引导和示范引导机制,引导多元资金和人才进入乡村文化产业;创新乡村文化资源整合机制,通过创意整合、技术整合,形成地方文化产业品牌”。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乡村、爱乡民的工作队伍,激活乡土文化、旅游、物产等资源,进一步激励农民进行投资开发、设计建设、经营管理、消费体验、文化营造。发展田园综合体、休闲农场、农业庄园等文化农业融合,发展乡村特色文化观光园、乡村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愁馆等文化博览建设,发展竹藤编、民族刺绣、特色工艺品等文化生产创新,发展有温度、有文化、有内涵且能真正实现“可带走的记忆”的乡村旅游探索。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的良性互动,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融合协调发展,恢复乡村自主造血的能力与动力,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凝练农民乡土情结 鼓舞回报桑梓热忱

乡村文化振兴意味着,要以凝练农民乡土情结鼓舞回报桑梓热忱,以农民的乡情自觉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归属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表现,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凝练农民乡土情结、鼓舞回报桑梓热忱,要以乡愁为基因、以乡情为纽带、以乡贤为楷模,重塑乡贤精神,弘扬乡贤文化。作为中国乡村的历史客观存在,乡贤是乡里之中德高望重者,是公共事务的决断者,是矛盾纠纷的调解者,是乡风民俗的教化者,是乡村文化的践行者,在乡村治理、乡村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要激发致富贤能的示范担当热情,吸引进城农民荣归故里,促使大学生村官“留心”扎根乡村,引导离退休人员叶落归根,建立乡村与乡贤日常联络互动机制,重视乡贤这一乡土文化精英。凝练农民乡土情结、鼓舞回报桑梓热忱,要“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传扬先人世代遵循的行为道德准则及传承千年的家风祖训,挖掘传统的乡规民约、行帮规范,激活乡村自有的文化内涵来动员农民,形成乡土文化的向心力、感召力和无形的约束力。融合现代元素有效串联起散落的文化基因片段,唤醒守护人心中浓郁的乡恋乡愁情感,引导文化因子融入生活之中,使之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鼓舞饮水思源、回报桑梓、反哺故土的朴素热忱,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本文系吉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吉林省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研究”(2019A17)、中共吉林省委党校重大项目“文化传承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研究”(2019ZD0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闭窗口